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樱之花

叶散的时候,你明白欢聚;花谢的时候,你明白青春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分类中“我的实验室”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知识总结,有些写的比较匆忙,可能大家在阅读时会产生困扰,后期有时间我会重新整理编辑,谢谢大家的到访,您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!

再别康桥  

2006-07-14 13:08:55|  分类: 个人行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  轻轻的我走了, 
  正如我轻轻的来; 
  我轻轻的招手, 
  作别西天的云彩。 

  那河畔的金柳 
  是夕阳中的新娘 
  波光里的艳影, 
  在我的心头荡漾。 

  软泥上的青荇, 
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; 

  在康河的柔波里, 
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 

  那榆荫下的一潭, 
  不是清泉,是天上虹 
  揉碎在浮藻间, 
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。
  寻梦?撑一支长篙, 
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, 
  满载一船星辉, 
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 
  但我不能放歌, 
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; 
  夏虫也为我沉默, 
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! 

  悄悄的我走了, 
  正如我悄悄的来; 
  我挥一挥衣袖, 
  不带走一片云彩。


    《再别康桥》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,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。1928年秋,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,旧地重游,勃发了诗兴,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,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,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。
     全诗以“轻轻的”“走”“来”“招手”“作别云彩”起笔,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,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,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,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,对往昔生活的憧憬,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,表现得真挚、浓郁、隽永。
     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。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,巧妙地把气氛、感情、景象融汇为意境,达到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。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,错落有致。全诗7节,每节4行,组成两个平行台阶;1、3行稍短,2、4行稍长,每行6至8字不等,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,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,富有民族化,现代化的建筑美。诗的语言清新秀丽,节奏轻柔委婉,和谐自然,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,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,轻盈婉转,拨动着读者的心弦。
     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“音乐的美”“绘画的美”“建筑的美”,《再别康桥》一诗,可以说是“三美”具备,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。
 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18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